美国风投追求短期成效 Web2.0令其倒胃口

2007-03-09 00:00:00  作者:  来源:互联网  浏览次数:6  文字大小:[ ]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那种由两个人在一间车库里创建的新兴公司是风险投资公司的首选目标,比尔·休伊特和大卫·佩卡德创建的惠普,以及拉里·佩奇和塞吉·布林创建的Google,就是其中最为成功的两个例子。

  但在2006年里,这一模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手里掌握着大把钞票的风险投资商们,不再有太多耐心等待车库里新兴公司慢慢壮大,而是将焦灼目光四处投向那些可以在短时间内收回成效的投资机会。

  喜欢寻找成熟公司

  根据市场研究公司道琼斯发布的报告,2006年融资规模最大的两只基金分别来自于“橡树投资”和“新企业互助”,融资额分别为25.6亿美元和25亿美元。从整体来看,2006年融资规模在5亿美元到10亿美元之间的基金在所有基金中所占比例为12.1%,比2005年增长了一倍;融资规模在10亿美元以上的基金在所有基金中所占比例为4.4%,远高于2005年的1.6%。

  道琼斯分析师约什·格罗夫表示:“这些基金的规模越来越大,一些小规模的基金逐步被淘汰出局。甚至有人认为,那些以投资早期公司为主的小规模基金将会形成‘真空’。”2006年融资规模在1亿美元以下的基金在所有基金中所占比例为34%,远低于2002年的71%。2006年中等规模基金的平均融资额为2.005亿美元,而2004年仅为1.53亿美元。

  这一趋势产生了怎样的结果呢?一些风险投资者已经开始模仿私募资本投资者,在成熟公司中寻找高增长机会,而不是像过去那样从最底层做起,帮助新兴公司招募管理层、推广产品以及打造市场。

  华尔街某投资公司的董事总经理布莱恩·罗伯茨表示:“一些基金实际上源于泡沫,它们的业务模式更像低风险的证券投资,而不是风险投资。如果这种情况继续发展下去,创新将受到抑制。”

  在美国大风险投资公司齐头并进的同时,其他公司的融资规模却呈现出下滑趋势。例如,“查尔斯河合作机构”在2004年融资2.5亿美元,低于2001年的4.5亿美元;“北桥风投机构”在 2005年融资5亿美元,低于2001年的8.25亿美元;“美国风投合作机构”在2004年融资6亿美元,低于2001年的10亿美元。

  另外,基金规模的扩大也意味着投资额的增加,目前一家企业获得的最大风险投资通常在2000万美元到5000万美元之间,远高于以前的100万美元到1000万美元。

  投资重心东移

  投资金额的扩大表明美国风险投资的目光正在转向,几十年来,北美、西欧和以色列一直是风险投资最活跃的地方,硅谷的传奇公司始终吸引着资本的目光,现在,这些资本日益在东方增加筹码。

  来自安永公司的数据表明,5年前,中国公司获得的风险投资只是德国的1/5,以色列的1/7,美国的1/73。而2006年,中国获得的风险投资是德国的2倍,与以色列基本持平,并且与美国的距离缩小至约1/20。

  中国的增长让人兴奋。2006年第3季度,中国获得54笔风险投资,比2005年同期增长47%,这使得前3个季度共获得12亿美元的投资,VC在第一轮和早期的投资中,平均每笔交易金额达到828万美元。相比之下,在美国、加拿大和西欧等成熟市场中,超过半数的投资机会在第二轮和以后阶段的投资中,投资的金额和数量都有下降趋势。另外,中国公司也具有相当高的成熟度,不少接受投资的公司已经处于产品成型和盈利阶段,早于同类的美国公司。

  中国公司正在学习美国的商业模式,而中国本土市场亦有着更大的爆发力。在VC眼中,尽管硅谷是全球的创新中心,但中国和印度却越来越多地包揽了后续产品的研发生产。

  目前,风险投资在中国下注最多的IT行业中,互联网仍然最受追捧,2006年第3季度占到所有投资的40%。此外,商业和消费服务、能源的潜力也逐渐成为投资的热点。

  风险投资转移的另一个重要目的地是印度。2006年,印度获得的风险投资总额与中国相差不多,而平均每笔投资是中国公司的2.5倍。印度获得了众多美国大公司的投资,这种趋势为风险投资看好,而印度日益强劲的市场需求也吸引着国际资本的目光。相比之下,业内人士认为,中国拥有更多出色的创新企业,但需要更好的商业环境,目前缺少知识产权保护、资本市场孱弱和政策的不稳定使得VC顾虑重重。

  风险投资公司正全力在中国和印度寻找那些缺乏资金、较为成熟、而且有发展前途的公司。在这一过程中,中等规模基金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与小规模基金相比,它们不够灵活;与大规模基金相比,它们的实力又有着不小的差距。基于这一原因,养老基金和大学捐款往往选择了大规模基金或小规模基金,中等规模基金则无人问津。

  新兴公司赢面不大

  以上趋势并不意味着新兴公司就绝对无法吸引投资。根据道琼斯公布的数据,2006年信息服务领域新兴公司,也就是以用户生成内容为主体业务的公司共获得了24亿美元的风险投资,比2005年增长了27%。不过,要在新兴公司中找出一位赢家十分困难。

  Draper Fisher Jurvetson在2006年管理的资金总额为40亿美元左右,包括了19只基金,其办事处遍及波士顿和北京等多个地区。通常情况下,地区经理比那些在公司总部工作的管理者更容易发现投资机会。过去两年,在这家风投商最为成功的四笔投资中,有三笔来自于美国之外的市场,投资对象分别是百度、eBay的Skype部门以及分众传媒。

  新兴互联网公司重新唤回了风险投资者的热情,再加上医疗保健和替代能源市场巨大商机的吸引,2006年美国风险投资总额比2005年的228亿美元增长12%。2006年共完成了3416笔风险投资交易,这同样是互联网泡沫破碎以来的最高水平。2001年,美国风险投资总额为407亿美元,这是互联网泡沫的最后一年。在此之后,数百家网络公司宣告破产,风险投资者也开始对互联网概念敬而远之。

  2006年,新兴互联网公司获得了40亿美元的风险投资,比2005年的32亿美元增长25%。这是互联网泡沫破碎以来互联网行业获得风险投资总额最高的一年,尽管较2001年的102亿美元还有很大差距。2006年生物科技公司获得的风险投资总额为45亿美元,比2005年增长17%,也是增幅较大的一个领域。不过,增长势头最为迅猛的是工业和能源领域,尽管获得的风险投资总额仅有18亿美元,但增长幅度超过50%。在此之中,约有40%的资金注入了替代能源项目。

  但仍然有一些领域亮起了“红灯”,Web2.0就是其中之一。Draper Fisher Jurvetson公司董事总经理蒂姆·德拉普(Tim Draper)表示:“Web2.0已经被‘炒’过了头,每当有创业者来和我谈Web2.0项目,我都感到头疼。”

  2006年11月,Google以价值16.5亿美元的股票收购了视频共享网站YouTube。受此影响,全球各地都涌现出一大批模仿YouTube的公司。不过,即使Web2.0热潮最终烟消云散,也不会带来太大的经济损失。因为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任何一家Web2.0公司上市。

  不论如何,美国新兴公司获得的风险投资总额仍然呈现上升趋势。根据安永和道琼斯公布的数据,2006年美国公司共获得257.5亿美元风险投资,比2005年增长8%。其中,手机服务提供商Amp’d Mobile2005年4月融资1.5亿美元,投资者包括英特尔和高通;网络广告代理商Spot Runner2006年10月获得了4000万美元风险投资,投资者包括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和Interpublic等等。

0

顶一下

w3站长

首页
责任编辑:酥大轩
今日DIGG排行